ReleaseMind HK

大學生及研究生應特別注意「拖延症」易致情緒病!

踏入深秋,還有兩個半月左右,2018 年就要結束了。農家們都為收割而忙碌,然後等待祭祀慶祝一年的勞動成果。那麼你在新一年來臨之前,你今年的目標進度又如何? 你有沒有跳出你的舒適圈 (comfort zone),有沒有嘗試實踐你的大想頭 (big ideas) 呢?

想真的遠離窮病,你必須比時代跑得更快 — 不明

如果尚未完成,就別再拖延,致力達成你在這一年制定了的目標。不過,相信不少人都有試過,明明一早知道你自己有事情須要完成,但偏要拖到最後一刻才行動。原來醫學上,有一種病症,叫做「拖延症」(procrastination)。

最近 Now 新聞台《杏林在線》就邀請了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榮譽臨床助理教授林少萍醫生,講解有關甚麼是拖延症。林少萍醫生講解,拖延症基本上是一個生活習性來,即是習慣或者在處事方法慣性拖延到最後一刻,在工作時經常超過期限 (deadline),影響到生活或者工作。本文會特別探討,拖延症普遍發生在大學生及研究生身上的問題。


拖延症的起因

拖延症患者的其中一大類,屬於完美主義者。這類人通常傾向完美主義型,代表他們在生活上要求比較高;或者喜歡思考的類型,每一件事應如何去做,都可能花很多時間停留在腦海中思考。以致付諸實行的時候,有很多猶疑,遲遲未開始。越是拖延,焦慮感就越高。因為他們是完美主義者,所以會發現他們在等待的期間,會有很多不滿自己的決定,反覆仔細地考慮清楚,令拖延時間越來越嚴重。

在「度身訂造「走出舒適圈」 - 體質分析」一文之中,我就寫過九型人格第 1 型──完美型的人的煩惱。他們基本是一群努力的人,但如果利用舒適圈理論的心理狀態來表示,他們的行為兩極化地分佈在舒適圈或危險圈上,而不是能夠發揮最佳表現的伸展圈/學習區之上。

舒適圈 comfort zone, learning zone and danger zone in cartoon


另外,利用心流 (flow) 理論來展示的話,完美主義者的心流狀態會經常傾向焦慮 (anxiety) 及擔憂 (worry) 的區域,挫敗感和情緒壓力都會打擊積極性和執行能力。

Challenge vs. skill, showing “flow” region.

除了有一些是時間管理不善,有些人甚至有強迫傾向,例如外出時花很多時間檢查,導致遲到問題。不過拖延症的情況,會在工作或讀書上看到更大的影響,過了限期很久仍未完成工作。雖然在現代精神學上,拖延症屬於一種生活習性,而非被界定為一種精神病,但也不能輕視拖延症的問題。


拖延症嚴重可致焦慮症及抑鬱症

拖延症即使生活習性上的壞習慣,即對生活影響很大。如果發現問題較嚴重,一直不處理,繼續以同一生活習性生活,其實影響會越來越大,例如因為壓力越來越大,出現情緒病、憂鬱症等問題。

林少萍醫生就分享她的經驗,指拖延症最常見的年齡的階層是,在學期間的大學生或研究生。雖然他們智商很高,會考成績十分好,但因為拖延症的問題,令他們的學習表現大打折扣。

為什麼他們會交不到功課?試想想每年都要做專題,或者遞交論文,但優秀的他們可能十分在意成積,或者非常謹慎地去做專題或研究項目。他們有些會花太多時間在計劃,有些會在圖書館或互聯網地毯式搜尋文獻或資料,或者把答案反覆地思考、檢查、驗證。高度專注力和傾向完美主義的生活習性,不單增加工作時間,減低工作效率,同時容易錯配時間和精力使用的優先次序,時間管理較差,引致更加拖延。

Oh my god! Deadline again ... Original Photo by Tim Gouw on Unsplash, Modified by Chris Fung
Original Photo by title="Download free do whatever you want high-resolution photos from Tim Gouw">Tim Gouw on Unsplash, Modified by Chris F.

以前我在「讀 PhD『離地』嗎?」的文章中,就探討過學術研究工作,在創新性、原創性、用詞定義上,都有過份追求完美的傾向,就是所謂的世界級學術水平。培訓出嚴謹及咬文嚼字的習慣,雖然是認真的好態度,但會妨礙社交與行動力,在香港這種講求快捷、速食的經濟社會,博士人材在職場上不被好評價的聲音不少。因為如果把合格線拉得太高,結果換來的可能不是水平提高,而是完美主義癱瘓症 (perfectionist paralysis)。

Many people are busy trying to find better ways of doing things that should not have to be done at all. There is no progress in merely finding a better way to do a useless thing.Henry Ford

另外,在中小學時期也許父母會為小朋友安排好時間,甚至替他處理餘下未處理的事情,但到了要自主的大學時期,父母無法伴你左右,替他們做專題、論文。而且課題的難度上升,原本依靠努力去解決問題的方法,越來越沒有效。情況並不如胡適先生所說,把時間擠出來就可以處理讀書的問題。所以到這些年齡,會更明顯看到拖延症的問題,影響也會更大。

如果拖延遞交功課,限期越來越近,就會越來越擔心,更加不知道如何入手,逃避之下更可能令限期過了,仍未能遞交。試想想工作不斷累積,越累積就越不知道該如何開始,也越害怕面對。無法遞交一份功課,一直拖延,令他們的成績平均點 (GPA) 很低,甚至升學也有困難,例如要重讀。甚至有一些最後一年都未能完成。一般來說,可能他們很擔心、有焦慮、失眠問題。在如此壓力之下,一定會爆發情緒病。最常見是焦慮症,一些較嚴重的甚至會引致抑鬱症,後果可以很嚴重。


本週就暫時討論到這裡,你現在對於拖延症有更多的了解嗎?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在下方留言。你可亦透過 Facebook 專頁 與我交流和討論。

你可能也會想知道

  1. 對抗「拖延症」的 3 大類高效學習貼士

  2. Todoist"智慧"待辦清單,助你建立正向生活習慣

  3. 如何衝刺式創新 - SPRINT 衝刺計畫工作法

  4. Basecamp3 專業 Project 管理軟件 ─ 老師學生免費★卓越大學生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