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easeMind HK

2017 年回顧 - 「貼地」不如「離地」

封面圖片(2017 年回顧 - 「貼地」不如「離地」)
Good bye 2017

2017 年即將完結,不知道你有沒有把這一年設定的目標或抱負完成,有沒有朝著你的夢想邁進? 還是依舊停滯不前,感到後悔失敗。請你不要灰心,如遇上失敗是因為你比其他人敢於挑戰,請勇敢地抱擁失敗。 只有不停地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和反省,直至找到你的成功道路。

2017年最具代表性的潮語──「離地」與「貼地」

2017 年中熱起來的這一對潮語,可以說很多香港傳媒和香港人,甚至政商人士都不分青紅皂白地脫口而出,用以評擊人和事不切實際,或是用於自誇做事踏實。沒有錯,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是值得人去欣賞和讚美的。但是這不等同可以反過來把目標想得高說成怪誕、荒謬、不可能的事。

「好高騖遠」、「發白日夢」在中國文化中都偏向貶義,然而我們都熟知美國人熱衷於 I have a DREAM! 發明飛機、把人類送上月球、Apple、Microsoft、Google、Amazon、Facebook 等等這近一個世紀翻天覆地的改革,能用你那貼地的思維去預見嗎?在馬雲創辦阿里巴巴的初期,他立志要跨出中國並以美國矽谷為對手,你認為是「離地」或是「不離地」?

你有想清楚「離地」與「貼地」是什麼意思嗎?

腳踏實地貼地,「仆」在地面更貼地,地底人更更貼地,所謂「衰到貼地」不是嗎? (不好意思,這裡借用了粗口)

人望高處,水向低流。你喜歡貼地是你的性格,不要蛋都未孵化就來一句「離地」,把年青人的大志打碎。扶植新一代,為他們離地的目標架設跳板和發射台,好使他們大展鴻圖才是長輩的義務。我們現今文明便利的生活,都是有賴前人留下的基石上建成的。

「離地」與「貼地」是我在 2017 年裏最最最厭惡的潮語。

衰到貼地

未來人類的可能性

2017 年標致著人類社會將面對更多 AI 和機械人的挑戰和入侵,AlphaGo 取得 3 比零全勝力,力壓世界第一圍棋棋士柯潔。人類自身的價值將變得渺茫,AI 會是矽谷製造出來淹沒人類文明的黃沙嗎?對於我們的現代社會,依賴技術進步使日常變得越來越方便的生活態度,年過 90 歲的著名日本小説家佐藤愛子,於 2016 年出版名為『九十歳。何がめでたい』(九十歲-有何值得慶幸!)一書,引起日本國內的注目。她給予如此評論:

『現今不需要查閱書本,不需要思考,立刻就能夠得到答案。 如果智能手機再不斷進化的話,這樣子日本的人都會變得無用,就會面臨全日本人大笨蛋時代。』

『文明的進步也許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富足,然而作為交換,昔日我們內在的那種謙虛、感謝、忍耐等精神卻逐漸磨滅。進步到大概這裡就好了。沒有必要讓文明更進一步。如果說必須進步的話,這應該是人類的精神力。』

從小説家佐藤愛子的想法中,可以反映一部份人對於文明進步的憂慮。新科技的濫用是否會令人類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道德淪亡。

另一邊廂,最近在 BusinessFocus 看到介紹俄羅斯 101 歲「黑客嫲嫲」的小報道。雖然年已過百,但她做到活到老學到老,才 5 年時間就學懂了用電腦 Skype 和上社交網站,追上時代的步伐。「那位婆婆真厲害」你也許會這麼說,然後就把她當成千奇百趣,不放上心。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要進要退有時很難強求,但是請不要單純地認為事情「離地」,就不去嘗試,不去挑戰。不論你是祈求人類應該在文明上,還是精神上需要進步;請你認真地看看人類的潛能,不要輕言「不可能」。

Failure is always an option. Don't give up! #enlightenment #encouragement #challenaging #growthmindset #entrepreneurship

曾在某本書看過,

Impossible = I'm possible!

「踏出舒適圈」是最近一系列文章的思想中心。人們都喜歡喊「改變」,前美國總統奧巴馬以 change 為口號,贏得民心得以當選成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但是當說到要某人自身作出改變時,往往都是百般推辭或推搪,我們普遍希望的是社會改變到遷就自身的方向,至於對認真勇於改造自己,尤其是指要負出努力踏出舒適圈這一類行為和想法的時侯,可以用以前介紹過的 5 大阻礙人走出舒適圈的因素來解釋。花時間在討論「踏出舒適圈」是祈望能幫助到正在閱讀本文的你,以及你再分享出去之後幸運地看到的朋友。

不進則退 迴避不如面對

2017 年除了 AlphaGo 等 AI 熱潮之外,另一項正在迅速地普及的科技包括電子錢包。各個品牌都爭先恐後加入市場,包括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電子錢包已大幅改變中國大陸的日常生活,即使身上沒有現金,只要手上有部智能電話去逛街購物付錢完全沒有問題。也許不久的將來,電子錢包會取代絕大部份的現金交易,就像今天電郵 (Email) 量壓倒傳統的書信郵件。大勢所趨,勢不可擋。即使我對新科技充滿好奇心,亦有慨嘆其讓人窒息的感覺。一部份的科技社群的確會追不上現今超高速的科技發展。

要激勵跨越數碼鴻溝 (digital divide),即使是為對象提示出明確的誘因亦不容易。最近冬至的親屬聚會時,就學用「支付宝」一事,我與我姑媽的對話就引來全枱親屬大笑。我姑媽是位常常喜歡到中國各處旅遊的人士,所以她亦在聚會中問起關於開設「支付宝」戶口的事宜。既然她有這方面的需要,各位家人亦自然呼籲她去學習「支付宝」,不過她就接二連三搬去一大堆「人老了很難學到新東西」、「其實不太會用智能手機」、「電子貨幣安不安全」、「要到內地申請銀行帳戶很麻煩」等等。因為我閱讀了由美國權威心理學及組織行為學教授 — 安迪·莫林斯基博士 (Andy Molinsky, PhD) 寫的新書,所以明白那些借口都屬於阻礙人走出舒適圈的因素。不願意走出舒適圈的人是會不斷地找理由去迴避或延誤,如果靠試行錯誤 (trial-and-error) 去找對每個人的動機亦相當花時間,有時候用不太會傷害對方自尊心的激將法會比較簡單,於是我就幽默地諷刺她幾句說:「今天不學支付宝,將來上大陸可能支付唔到、「你又說你愛國怎麼不懂支付宝,又說不會用偏偏卻花七千多元買美國出的新 iPhone,為什麼不和表兄一起換部小米手機安裝好支付宝顯示你有多愛國」,把大家都弄得哄堂大笑。著名心理學家榮格 (Carl Gustav Jung,1875—1962) 有一名言:「心靈的鐘擺,擺動於自我覺察與不自覺之間,而非對與錯之間。」(The pendulum of the mind oscillates between sense and nonsense, not between right and wrong.)。留在舒適圈和走出舒適圈的決定往往不是基於理性的是非判斷,而是個人對某個方向的熱情、好奇心、使命感等心理因素所推動。就好似之前介紹過李嘉誠對新科技的心態,「投資新科技讓人感覺變得年青,表示顛覆性的新技術基本上令人著迷,不斷挑戰著我們用來想像未來的現有思維模式」。

"If they cannot think well, others will do their thinking for them" - George Orwell #quote #mindset #freedom #think #thinking #thought #mastermind #releasemind

正如用雙腳跑出 100 公尺短跑世界紀錄的速度,遠遠不能追上跑車。只有棄腳而行的想像力,才有突破性的成長。約在半年之前推介了由香港資深執業會計師李永恒所著的 《原爆者》,介紹了有關在本港創業的一書。在該書中,他曾形容成功的創業者都是叛逆,且追尋爆發性的創新思維和突破,並以雙腳與跑車的對比來比喻其層次的差距。

假若我們繼續沿用「食老本」的思考範式,放開懷抱「離地」奔馳於雲端上的天馬將越跑越遠,嘲笑在地上爬行的蟻民。

【取代教師?】阿里 AI 批改中文作文,5秒內指出語法錯誤! - BusinessFocus -> https://ift.tt/2iPMIWF #hongkong #林鄭 #馬雲 #alibaba #ai #revolution #education #releasemind #irony #satire

今後則會繼續推出關於個人發展、企業家精神、成功人仕的哲學等文章。如果你有任何問題,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亦可以訂閱 Facebook Page,接收到更多開發大腦思維的圖片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