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香港首富20年~
─ 專訪回顧:不斷改造自己和公司的超人哲學
本文初次發佈於2017年12月22日,並於2018年1月21日添加《福布斯》香港富豪榜 2018 之資料,及於2018年3月16日加入李先生退休之消息。
1950 年創業,在商場上打滾了逾六十多年,在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的香港富豪榜上獲取連續 20 年香港首富的名譽,有「超人」之稱的李嘉誠先生,終於於 2018 年 3 月 16 日宣佈在 89 歲退休。
雖然過往常常講笑會說李氏力場強大到可以影響自然界的颱風,每一天都到誠哥旗下的超級市場購物,香港人的生活離不開李氏的商業王國,但直到最近在網上看到彭博在 2016 年中李嘉誠的專訪之後,才自覺一直以來都對這位香港的大孖沙認識很少。以下是看了專訪後,總結了有關李嘉誠追求進步和企業管理的一些心得。
不斷改造自己
於福布斯的訪問中指要對新事物、新科技和新機會保持好奇心,才能夠不斷改造自己 (constantly reinvent yourself)。八十多歲的李嘉誠形容投資新科技讓人感覺變得年青,表示顛覆性的新技術基本上令人著迷,不斷挑戰著我們用來想像未來的現有思維模式,並透過如此方式,試圖用未來的角度來解決今天的問題。
李嘉誠在專訪中揚言,即使日後退休亦不會去釣魚,而是會將更多時間放在其名下的基金會。活到老,學到老;活到老,做到老。
李嘉誠以八個古字來作為他的座右銘 ─「自強不息」及「厚德載物」。
書本是最重要的導師
很多人都知道李嘉誠在剛踏入少年時期就因戰亂而輟學工作,坊間一般以為他只唸到小學。在彭博的專訪 (3:04) 中問到他是憑什麼而獲得成功,李嘉誠形容他很幸運小時候喜歡讀書,所以未到十歲就升上中學,雖然到了十一歲就沒有上學,但在打工的時期則不忘閱讀書本,搶時間搶學識。
畢竟李嘉誠沒有接受很多正規教育,即使他天資聰敏,但如果用現今家長的角度也可能會被誤判為輸在起跑線。「當時還當時」也有不少我的朋友用這種借口來拒絕我向他們推銷正向思維。但是至今人類的文明的繁榮,可以說是有賴書籍把知識承傳和傳訊的主要載體。世界上很多著名成功人士同樣有閱讀書籍的習慣或啫好,李嘉誠喜歡讀書,即使現時八十多歲仍然終身學習。雖然失去上學接受活生生的教師指導,但是李嘉誠從古今中外的書籍之中尋找學問和啟發,透露書本是他最重要的導師。
緊貼最新行業知識
在彭博的專訪 (5:14) 李嘉誠說當他去經營那一個行業,他喜歡去購買那個行業有關的書籍來閱讀。他舉例說當他經營塑膠廠時,他就買了當時著名的美國塑膠行業雜誌 Modern Plastics 來看,研究如何把工廠的發展和未來。與很多世界上的成功人士相同,都有喜歡自學及愛閱讀的習慣。
人物傳記《李嘉誠成功密碼》之中,記載李嘉誠重視新知識的原因是如果缺乏行業的知識和最新資訊的話,越拼搏反而失敗的機會越高,相反擁有知識就可以從很少的資金,找到回報和成功的可能性。
居安思危 穩中求變
專訪 (1:50) 中李嘉誠分享這個世界變遷很大,不能夠因為現在經營的生意很好,就定型一直把這種生意繼續下去。 李嘉誠認為「發展要不忘穩健,穩健則不忘發展」。他十分重視 Cash flow (現金流) cash flow is the lifeblood of a company
(現金流是公司的生命線)是他多年來的商業經驗,他以 1999 年到 2000 年在歐洲的 3G 電訊市場競爭為例,在熱潮當中他決定棄標保留實力,才能在商場上留到今時今日,相反中標的公司因債台高築被收購,說明在風浪變幻很大的時候穩健、靈活和創新才能領先以至蓬勃發展。
在彭博專訪 (20:10),李嘉誠向主持人展示一張股票珍藏。這是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 AIG 的股票,並寫著在短短的一個金融海潚其股值就蒸發了 91%,市值由 2007 年 189.57 億美元跌到 2008 年只餘下 US$16.76 億美元。李嘉誠的用心是以此來告誡子孫,如果管理不善,公司亦可以有一日突然消失於無形。
『要投資100元很容易,但要為股東帶來100元的回報,絕非易事』— 李嘉誠
其實知一明二,如果還記得之前講述過有關踏出舒適圈的概念,你則可能察覺與李嘉誠所講的公司管理哲學的兩者之間有異曲同工之妙。除了在個人上,公司則不應該只停留在其舒適圈。CEO 要學習改進才可以領導公司生意發展成長,但是過於急於求成而過度投資的話,又會把公司推至危險區。
希望今次關於李嘉誠先生的分享,會幫到你在未來增添財富。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在下方留言。你亦可透過 Facebook 專頁 與我交流和討論。
你可能也會想知道:
參考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