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easeMind HK

為何以一死表孤獨
「一生何求」訴憂鬱症病人心聲

封面圖片(為何以一死表孤獨 ─ 「一生何求」訴憂鬱症病人心聲)
關於文章更新: 初次發表為 2017 年 9 月 4 日,同年 12 月 20 日添加 SHINee 鐘鉉自殺報道之引文

對憂鬱症患者來說,冬季是特別難過的日子。在寒冷的被窩中,剛好在 Facebook 上看到韓國組合 SHINee 的成員鐘鉉日前因憂鬱症而自殺身亡,其公開的遺書之中的一段引文把我的眼球吸引停了一來。

堅持到現在已經很了不起了,要說什麼呢?就對我說「辛苦了」、「做到這裡已經很好了。」吧

抑鬱最終將我吞噬,我無法戰勝它,我只是孤寂的一個人

網民引述說,即使醫生都不理解鐘鉉的病情,BBC 新聞網則有報道鐘鉉認為醫生沒有明白他的心情。網民評論面對憂鬱症病人,要用「同理心」而非「同情心」。「加油努力!」等鼓勵的說話,變成憂鬱症病人咀咒。安慰放棄等的看似消極的說話,對憂鬱症病人來說卻算是一種讚美。

三立新聞網的一篇報導表示從鐘鉉的歌詞和 Instagram 照片,可以找到他憂鬱的心聲和求救訊號。可惜,我不是他的粉絲,也沒有聽開韓國流行曲。但我認識一首香港八十年代的本地流行曲,能非常反映憂鬱症(或者稱為抑鬱症)患者的情緒、想法和內心。

相關文章再見盧凱彤 - 重新認識躁狂抑鬱症


《一生何求》唱出憂鬱的心聲

之前寫過少許關於憂鬱症的感受,「一生何求,活著太苦了」。如果你是 90 後的話,必未聽過香港歌手陳百強;但在 1989 年電台電視台廣播得最多的除了發生了六四事件之外,就是陳百強演唱的流行曲《一生何求》,相信曾經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仿如流星「一剎那光輝未必是永恆」

陳百強 (Danny Chan) 是上世紀 80 年代香港粵語歌流行歌曲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香港樂壇上的評價與張國榮和譚詠麟旗鼓相當。這位巨星在近十年少被提起,甚至不被新一代所認識是因為他早在 1993 年就英年早逝,終年僅 35 歲。

陳百強的離逝原因被稱為謎團,1992 年他被發現在家中昏迷一直不醒人事,至到 17 個月後在醫院因腦衰竭不治,而昏迷原因至今未明。雖然原因眾說紛紜,但普遍被認為是因為他過量服食安眠藥及酒精而造成中毒昏迷,當時流傳他情緒極不穩定,喜歡借酒麻醉自己。那時候醫學上和社會都未發展出現今「情緒病」的概念,但是很多在娛樂圈中工作的明星都過情緒的經歷。

在本年度 2017 年 3 月至 4 月的時候,TVB 就曾播放了名為《心情約會》的電視節目,共 6 集主要訪談曾患情緒病的藝人,包括香港的樂壇天后鄭秀文 (Sammi) 及著名女歌手薛凱琪 (Fiona),她們都曾經飽受抑鬱症折磨。藝人明星依頼人氣為生,娛樂圈有一句名言:「一剎那光輝未必是永恆」,古語則有云:「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藝人每日面對沉重工作壓力,愈是當紅就可能愈害怕人氣下滑。

雖然不能確定陳百強是否也有情緒病,但他所演唱的《一生何求》很能夠反映憂鬱症的心情。之前提過 3 種不同的焦慮成因,擔心得不到你想要的、恐懼失去身邊美好的東西、疑慮將來有不幸的事情,都是導致情緒問題的重要原因。而《一生何求》的歌詞就寫出了一些憂鬱時會遇上的想法,建議大家先在網上找這首歌聽一片。以下是我對一部分歌詞的感想。

相關文章出現類似憂鬱時 應該知道的五件事


憂鬱的4種心聲:放棄、迷惘、苦鬥、咀咒

一生何求」如果用英文表達,大概是問W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甚麼是生存的目的)。設定明確的目標常被稱為成功的要訣之一。反之而言,沒有人生的目的和目標的話,為什麼要活下去。

因為不知道了,所以反問人生是為求什麼東西,問自己為什麼會煩惱。歌詞中有四句是接著「一生何求」,分別是:

一生何求 常判決放棄與擁有

一生何求 迷惘裡永遠看不透

一生何求 曾妥協也試過苦鬥

一生何求 誰計較讚美與咀咒

常判決放棄與擁有」就是不時要為了得失而做出選擇的意思。人生不是筆直的一條道路,有時遇到分歧點我們被迫作出選擇,有時我們希望改變而自行造出選擇。不幸的是,所選擇的東西即是耗盡一生的氣力都觸不到、抓不住,「尋遍了卻偏失去 未盼卻在手」,想得到的東西偏偏得不到,花上時間、精神和氣力去換來的卻是不期求的東西。自己所選決定要行的人生道路,最後竟然失敗而終。現實否定了我選擇行的路,「我得到沒有」 (I Got Nothing!),我可能不得不放棄,但又怎會輕易甘心放手。

迷惘裡永遠看不透」反映思考走進了死胡同,把事如願違的原因,看待成過去眼光和判斷的錯失。思前想後都「沒法解釋得失錯漏」,究竟是自己在哪裡眼花看錯了所走錯了方向,還是一開始全部都是錯的,此刻擺在眼前的事實都是假象就最好了。「沒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真的沒有想到會發展成這樣子,更加想像不到我會一無所有。對於未來的前路實在看不透,我真的有未來而不是生不如死的日復一日嗎?

曾妥協也試過苦鬥」暗示明白失敗是既成事實,試過去妥協違反自己意願的事,則試過努力去克服或去改變。可惜「夢內每點繽紛 一消散那可收」,即使知道破滅了的夢想是不可能修復,但要把過去的眷戀放下又談可容易。就如一段美好的感情,在失戀之後怎會那裡簡單地可以忘記,我仍然是覺得與你一起是最好的、最幸福的;我沒了你就不行,我沒了你就等於失去一切,不知道生存下去為求什麼。我會改的,如果你可以再和我一起,就算你要我做從前不喜歡的事,我也會妥協去遷就你;我會上進的,如果你可以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努力做得更好。終日糾纏在不切實際的解決方案之中,而且妥協是基於條件上的限制而容許現狀,不等同接受,只不過是隱藏著內心不滿,或是用詐騙自己的方式來抑壓心底裡難受的感情。這可能不過是痛苦的掙扎。

誰計較讚美與咀咒」也許是指自卑、自責、自罪、自閉等等憂鬱病者常見的心理傾向。因為判斷自己是失敗者,導致強烈的自我否決,自我價值低。對於別人所給的讚美和鼓勵,都感到難以相信,認為那些都是對方仁慈的好說話,因為我自己最明白最清楚知道自己有多差勁,我不可能變成你所描繪成的好形象,把形象自我封閉。另一方面,就我個人經驗來看憂鬱的人是很在意咀咒的。會把失敗和不幸的事,作很多不同的幻想。例如,是不是我太出鋒頭所以被妒嫉我的人所咀咒,是不是我從前太少做善事所以沒有得到上天的祝福,一定是什麼地方我曾經做錯了所以現在因果報應。有時會認為是罪有應得,但有時又會認為自己是清白無辜,為什麼反而被奸人所害中了不幸的咀咒。時而認為反正都是不幸對批評和責罵感到麻木,時而又會對別人的冷淡和無情的小怨言反應過大,情緒的波動和變化可以很大。事實上,情緒病患者很需要別人的接受、關懷和認同。

相關文章うつうつ、憂鬱症 ─ 及防治神經衰弱的 3 個小偏方


一生何求,什麼才是終極想得到的?

解答「一生何求」就如問我們作為人的人生的終極目標 (Ultimate Goal of Life)。《一生何求》歌詞之中有一句「剛剛聽到望到便更改」,就好似佛家所說世事是無常,非永恆。「耗盡我這一生 觸不到已跑開」那一句就好似在回應,俗世的事變幻是摸不到、捉不住。我們世俗夢寐以求的榮華富貴、浪漫痴情,其實是不過是過眼雲煙,不是長久永恆。一如前幾篇提及 Opportunity principle 解釋人之所以會產生後悔是因為我們有大太多的選擇。選擇曾經是好的、對的東西,當它們將來起了變化,你就再要判定其好與壞,徒添煩惱,更可怕的是萬一變壞了會引起後悔。

相關文章後悔,但別對遺憾感到遺憾

一生何求 迷惘裡永遠看不透」那一句,可以讓我們反思如果不希望生活在迷惘之中,我們一生中應該是為了什麼而生活。最廣為人知的《般若心經》之中,有「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佛教認為人如果能看破紅塵,修成正果的話,就能成佛通往西方極樂世界,只到逹極樂才是永恆,能避免種種幸福的流逝。Happiness (幸福快樂) 才是我們最終所求,財富、權位、愛情都不過是我們用來換取快樂的手段。

要做到時常的幸福快樂,心經中另一句「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指示我們要心中沒有牽掛,減少煩惱、精神負擔和焦慮不安,不要執著於是非黑白和虛幻妄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就是要一生「無」求,沒有貪念,切實地追求和分享人生的幸福快樂。


你可能也會想知道

  1. 「慢活、放鬆、感恩」
  2. 頸椎病容易消極和悲觀 ─ 小心憂鬱來襲及3個治療頸椎病的心得